【介绍】:
晋、宋间僧人。
佛教理论家。又称“道生”、“生公”。俗姓魏。钜鹿(今属河北平乡)人,寓居彭城(今江苏徐州)。
出身仕宦之家。幼年颖敏,从僧人竺法汰出家,改姓竺。隽思奇拔,卓荦不群,十五岁便能与众讲佛经,吐纳问辩,辞清珠玉。后赴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师事名僧鸠摩罗什,研习佛理,与僧肇、道融、僧叡并为鸠摩罗什的高足,人称“四圣”。义熙五年(409),返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不受经文约束,敢于独立思考,提出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之说,提出顿悟成佛,否定流行的轮回报应之说。僧界闻而大哗,将其逐出建康。后来《涅槃经》在北凉译出,传至南方,与其说有所通,于是僧界对他看法有所改变。
后讲经庐山,重新授徒说法。逝于庐山讲席。被奉为“顿悟”说之鼻祖。
该说对唐代禅宗南宗的出现,起到一定的影响。
着有《维摩经义疏》、《泥洹经义疏》、《小品经义疏》、《法华经义疏》、《二谛论》、《佛无净土论》、《佛性当有论》等。
【介绍】:
晋、宋间僧人。
佛教理论家。又称“道生”、“生公”。俗姓魏。钜鹿(今属河北平乡)人,寓居彭城(今江苏徐州)。
出身仕宦之家。幼年颖敏,从僧人竺法汰出家,改姓竺。隽思奇拔,卓荦不群,十五岁便能与众讲佛经,吐纳问辩,辞清珠玉。后赴长安(今陕西西安),师事名僧鸠摩罗什,研习佛理,与僧肇、道融、僧叡并为鸠摩罗什的高足,人称“四圣”。义熙五年(409),返建康(今江苏南京)。不受经文约束,敢于独立思考,提出“一切众生皆有佛性”之说,提出顿悟成佛,否定流行的轮回报应之说。僧界闻而大哗,将其逐出建康。后来《涅槃经》在北凉译出,传至南方,与其说有所通,于是僧界对他看法有所改变。
后讲经庐山,重新授徒说法。逝于庐山讲席。被奉为“顿悟”说之鼻祖。
该说对唐代禅宗南宗的出现,起到一定的影响。
着有《维摩经义疏》、《泥洹经义疏》、《小品经义疏》、《法华经义疏》、《二谛论》、《佛无净土论》、《佛性当有论》等。